金融圈火了!新市民有望成为消费金融蓝海
首页 > 要闻 > 正文

金融圈火了!新市民有望成为消费金融蓝海

来源:北京商报 2022-03-07 09:03:07

近两日,关于新市民的话题在金融圈火了一把。这主要源于3月4日中国银保监会、央行联合发布的一个关于加强新市民金融服务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业内人士认为,围绕新市民的工作与生活消费所产生的业务机会,有望成为消费金融蓝海市场。新机遇之下,已经有金融机构摩拳擦掌,准备分得一杯羹。

何为“新市民”

所谓新市民,主要是指因本人创业就业、子女上学、投靠子女等原因来到城镇常住,未获得当地户籍或获得当地户籍不满三年的各类群体,包括但不限于进城务工人员、新就业大中专毕业生等。

通知指出,针对新市民在创业、就业、住房、教育、医疗、养老等重点领域,要不断完善金融服务、提升金融服务水平,其中就包括:加强对新市民创业的信贷支持,加强对吸纳新市民较多区域和行业的金融支持;丰富养老金融服务产品,合理满足养老服务机构的融资需求。

此外,通知还提到将优化住房金融服务。其中包括:因城施策,执行好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合理确定符合购房条件新市民首套住房按揭贷款的标准,提升借款和还款便利度;优化新市民安居金融服务,针对新市民在进城、落户过渡阶段的差异化金融需求,为其购买家具、家电等合理提供消费信贷产品等。

“这个政策通知很细致且专门针对新市民这一具体客群,显得很新颖,将金融监管政策的‘精准滴灌’体现得淋漓尽致。”江苏苏宁银行金融科技高级研究员孙扬评价道,从通知内容来看,监管的主要目的是要做透普惠,围绕普惠客群的具体特点需求进行量身定制,包括在创业、就业、子女上学、医疗、养老、消费等方面,通过数据、信息化开发出精准服务新市民的金融产品。

如今,新市民群体正日益壮大,仅目前就约有3亿人。在业内看来,为让城市里的新市民落地生根,金融机构在其中发挥的作用不言而喻,而作为近距离触达新市民的消费金融业务,尤其被看好。

《2021消费金融数字化转型主题调研报告》显示,新一线城市、二线城市、三线城市的消费金融用户在50%以上,24-35岁之间的用户合计在70%左右,而这恰恰说明消费金融业务可以满足新市民的金融需求。

孙扬指出,政策利好下,金融科技公司可充分挖掘互联网、政务、公共事业等大数据,为保险、消费金融、小微贷款等开发针对性的风控模型,提供给持牌机构;而银行保险、持牌消金等金融机构,则有机会借助这一政策,和政府、数字经济平台等更深入地合作,对账户、结算、增信、非金融服务能力等充分整合,更好地将金融服务嵌入到新市民生活工作中,让新市民不出门、不到网点、不下载App就可以享受到金融服务。

已有机构行动

3月6日,就新市民金融服务,北京商报记者采访了20余家消金公司、互联网银行及数字经济平台,不少机构表示正在研究政策方向,对该服务表示观望,但也有不少机构开始行动。

马上消费金融告诉北京商报记者,其聚焦数字金融,拓展金融服务深度,凭借数字化能力研发了智能风控、获客、营销、客服等一系列系统,通过0物理网点和纯线上服务,大大增加了金融服务的通达性和可及性,基本实现城乡全覆盖。目前,马上消费业务已经覆盖全国31个省,覆盖3C数码、旅游运动、生活服务等百万个消费场景,截至2021年12月末,累计服务县域、农村用户分别超过3362万人、2778万人。

招联消费金融也指出,公司开业即推出了全线上、免担保的“好期贷”“信用付”两大消费金融产品体系,以此嵌入到购物、旅游、装修、教育培训等各类消费场景中,目前业务覆盖全国广泛地区,乡镇地区用户占比超过60%;中原消费金融则称,针对新市民面对消费存在“盲目性”“冲动性”的情况,创新性地推出了“贷款冷静期”服务,用户在首次借款的前7天内提前还款,不收取任何费用(包括利息)。

除了持牌消金公司外,还有数字经济平台也有动作。例如乐信告诉北京商报记者,其正在协助金融机构设计更好的消费金融产品和服务,有针对性地支持新市民金融需求。一是创新消费场景,拓宽新市民金融客户覆盖面;二是通过金融数科业务,帮助金融机构定制针对新市民中各个细分人群的金融产品;三是帮助机构提升风险精细化运营能力,从而为更多的新市民提供更好的服务。

对于后续机构新市民金融服务,易观分析金融行业高级分析师苏筱芮说道,“目前,机构确实需要深入挖掘创业、就业、住房、教育、医疗、养老等重点领域存在的机会,针对新市民的切实需求,打造一批创新、高效的金融产品及服务”。

多个痛点待解

虽是新机遇,但背后挑战不少。

首先就是部分新市民由于工作相对不稳定、信贷记录较少等,传统金融机构的风控模式难以很好识别。

正如苏筱芮指出,此前传统金融服务在解决新市民金融需求方面,一是缺乏意识,对新市民缺乏相应关注,同时也没有针对自身客群进行细分,新市民长期处于被忽略的状态;二是缺乏手段,一些新市民由于本地资产(房产、车产)不足或是就业方式灵活等,并不属于传统金融机构眼中的“优质客群”,因此机构怠于此方面的授信研究与业务开拓,服务水平欠缺。

孙扬同样说到,目前,传统金融服务做下沉市场,确实比较缺乏风控识别能力和客户经营经验,更缺乏对于新市民客户的用户画像和分析能力,以及对新市民客户需求的深层次理解。

但现实情况是,这些新市民有着较强的信贷需求,却出现了不少金融服务需求难以满足的情形。

基于此,一位消费金融从业人士告诉北京商报记者,目前,新市民在城镇居住时间较短,个人信用信息缺乏且缺少有效抵押物,传统金融机构出于成本收益的考虑很难有效覆盖这类群体的金融需求。因此,如何将金融服务嵌入到就业创业、租房买房、孩子上学等场景中,且使得这些需求能够更便捷、低成本的获得,该公司正在围绕这些痛点设计新的金融产品。

“这些领域场景其实十分丰富,首先要有理解这些场景的专业人士,其次要能够打造标准化平台且有定制能力的产品实现场景覆盖,再次要建立金融产品和这些领域的深度合作,这些都不简单。另外还要解决使用金融服务过程中遇到的身份、政务流程、跨省数据资金结算、IT等问题,这也是不小的投入。”孙扬说道。

孙扬指出,后续,持牌金融机构可从新市民就业较多的平台资金管理、新市民生活消费分期贷款、就业培训或者教育贷款等方面去切入服务;金融科技公司则要多和政府部门合作,挖掘新市民数据,建立新市民模型以及配套风险评估的机制,帮助金融机构做好新市民金融服务;此外,数字经济平台则可以从App开发、数据平台建设、流量扶持等方面,介入到新市民金融服务场景,要和持牌金融机构形成合力。不过,也要注意数据安全、个人信息保护、消费者权益保护等红线。(记者 刘四红)

热图推荐

最近更新

Copyright @ 2008-2017 www.xinxuanz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选择网 版权所有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经五路2号  联系QQ: 954 29 18 82 @qq.com  新闻投诉:185 0386 7539

版权所有:新选择网 粤ICP备180257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