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0日晚,浙江嘉兴的七一广场挺热闹。这里正在举行嘉品汇—嘉兴云购物节的开幕式,活动期间,嘉兴各县长到直播间,与品牌商家互动砍价,为当地特色商品直播带货。据介绍,此次云购物节将持续至5月底,涉及生鲜水果、百货、餐饮、旅游等多个消费领域,同时,嘉兴启动发放总值2亿元电子消费券,将通过微信平台和支付宝平台分6轮投放。
近期,消费券在长三角风头正劲。3月13日,南京宣布向市民和困难群体发放3.18亿元消费券,推动服务业复苏。3月26日,杭州宣布发放16.8亿元消费券,数字化提振经济。绍兴也出台了与消费券相关的举措,通过“撒钱”来刺激消费,提振经济。在海外,最近美国和英国也开始“撒钱”,向中低收入人群或受疫情影响无法工作的人提供补贴,直接发钱,而我国多是发放消费券,为什么?
在浙江大学经济学院院长黄先海看来,这与国人消费习惯有关。目前中国的储蓄率大约为45%,如果现金发下来,很多人不见得愿意花出去,另外发放金额极为有限,以南京首批发放的5000万元电子消费券为例,若是折算成现金平均分配,按南京常住人口统计,一个人可能只分到40元左右。相比之下,消费券更能直接地转化为消费行为。数据显示,南京消费券推出首周,共使用电子消费券34522张,总消费金额942.93万元;餐饮行业周末两天累计使用餐饮消费券23014张,总消费金额599.23万元,带动消费金额369.09万元。“消费券有时效性,最直接的作用就是激发经济的短期效应。”黄先海表示。
发放消费券,长三角城市尝过甜头。杭州早在2009年就分两阶段、三批次发放了总额共计9.1亿元的消费券,带动了当年杭州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名义值约155亿元的增长,实际杠杆系数达到了15倍。
不过,从目前的发放消费券的情况来看,发放方式仍比较粗放,看重还是数量。黄先海指出,消费券要真正起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可能需要更精准投放。比如,南京首批发放的4种电子消费券中,餐饮优惠券可能是最有吸引力的,也是相对力度最大的。不过,若是深究效果,具备餐饮消费意愿的人群短时间内其实并不会大幅变化,即使没有消费券,这群人大概率也会前去消费。有南京餐饮老板告诉记者:“店里每天能上客100桌左右,但使用消费券的可能只有几桌。”实际上,餐饮消费券平均摊下来,分到一家门店的很少,对单个门店的刺激作用也相对有限。
消费券更应该覆盖有消费能力、但平时没有高强度餐饮习惯的人群,但由于预约摇号的发放方式,要保证精准覆盖可能十分困难,或许地方政府在制定消费券使用规则时,也应当多思考下目标群体以及他们真正的需求,而非仓促上马、跟风发放,甚至一发了之。
目前,多地消费券都具有期限短、面向非特定人群和不可转让等特点,既涉及需求收入弹性大的健身和旅游服务消费,也包括了产业链长的手机商品消费。但对于相对单价较高的健身和旅游等行业,面额50到100元不等的消费券是否能起作用,似乎还有待检验。
消费券不是万能的。黄先海认为,促进消费的最好办法还是有序复工复产,让居民实现稳定增收。另一方面,从政策上营造宽松的就业创业环境、安全便捷的消费环境,为激发经济活力和潜力打牢基础。“目前来看,第二季度可能是一个恢复期。这个阶段主要发挥靠短平快的消费券,包括各种促进消费的举措来刺激恢复,以此为抓手来带动其他。”黄先海建议,从更长远看,还是应该更加注重投资和外贸的作用,尤其是新基建的投资和公共服务领域的支出。(见习记者 朱凌君)
热图推荐
患者在“便民药房”购高价药引关注
美B-17轰炸机坠毁已造成至少7死8伤 伤者已送医
多哈田径世锦赛苏炳添、谢震业百米惊险晋级
三代考古人的“中国最早王朝”的探寻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