箐口村是贵州乌蒙腹地的深度贫困村。过去,没有独立的幼儿园,学龄前的孩子要跟小学生挤在一起读“复式班”,混合教学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
为解决这些实际困难,县里拨款给箐口小学建设新的教学楼。学校把旧址改造成独立的幼儿园,建起宽敞明亮的教室,配上丰富的绘本、玩具,孩子们在课堂上一起听专业的老师讲故事,在滑梯、木马前玩耍。
长年在外的周元军下了决心:回村发展,儿子回村上幼儿园。
周元军在温州打工10多年,早已习惯都市的便利,是什么促使他回到偏僻山乡——贵州大方县猫场镇箐口村?“现在村里有了幼儿园,儿子上学有了着落。”他说。
对于深度贫困村箐口村而言,幼儿教育的历史性突破发生在2018年9月,县里投入建成一个独立幼儿园,全村58名学龄前儿童才有了一方天地:宽敞明亮的教室,专业的老师,丰富的绘本和玩具,教室前的滑滑梯、小木马……这座大山里占地1200平方米的幼儿园,成了孩子们最欢喜的乐园。
从过去与小学生挤在一起读“复式班”、再到更早连小学都难上,箐口村能有独立幼儿园,实属不易。
以前别说上幼儿园,连上小学都是难事
“茅草房屋巴掌大,一日三餐无变化。”地处乌蒙腹地,箐口村位于大方县和纳雍县交界处,山高坡陡,交通不便,土地贫瘠。截至2016年,全村498户人家有200多户是贫困户。
“以前,别说上幼儿园,连上小学都是困难事。”村主任张凌说。作为村里第一个大学生,34岁的他经历过山村孩子上学的很多艰难与辛酸。2012年,村民彭启进看到村里孩子上学实在艰难,于是辞去了昆明一所小学代课老师的工作,回到村里开办学校。来自杭州的爱心人士为箐口村捐赠23.5万元,建成箐口小学。在镇里的支持下,该小学成为猫场镇六仲小学的一个教学点,由彭启进担任校长。
“办学第一年,学校共招收35名学生。其中,18名属于学龄前儿童,为此,学校专门设立了一个学前班。”箐口小学现任校长祝天琴说,由于过去箐口小学只是个教学点,县里没专门的建设经费,老师也只能从六仲小学进行调配。
四间教室、一间食堂和几十张课桌,这就是当时箐口小学的现状,小学、学前一起,条件十分简陋。第一批分到学校的两位老师看到箐口办学条件实在太差,连个住的地方都没有,拽着行李就想离开。彭启进赶紧和猫场镇教管中心主任彭宁前去追赶,经过通宵长谈,两位新老师最终答应留下来。
学校有了老师,却没有专业的幼教老师。为了让学龄前的孩子在学校能有所学,教小学语文的彭启进和教数学的徐昌顺一商量,决定自己上手,轮流给学前班孩子上课。唱歌、画画、做游戏……虽然教学条件艰苦,但两位老师始终在为孩子们能有一个丰富、快乐的学前生活而努力。
学前班孩子有了自由活动场所,告别“混合教学”
条件艰苦,但学校师生都很用心。箐口小学的教学成果很快在全镇凸显,全县素质教育测试中,箐口小学多次多科目排名前列。2016年,学生增加到184人,其中,学前班的孩子增到58人。
4间教室,来了6个班学生。为了让孩子都能就近上学,只好让其中4个班进行“复式教学”,即学前班和一年级共用一个教室,二年级和四年级共用一个教室,再由老师对不同班级的学生进行分别授课。班级的问题暂时解决了,却始终没有专业的幼教老师愿意到箐口任教。“我们虽然很用心,但还是非常期待能来一位专业的幼教老师,让学龄前的孩子们获得更专业的指导。”兼职5年“幼儿教师”的徐昌顺说。
徐昌顺的愿望,在2017年9月得以实现。那一年,刚从毕节市幼儿师范学院毕业的符蓉杰,以幼教志愿者的身份来到箐口小学任教。然而,初到箐口的符蓉杰就被班上的“复式教学”搞得几乎崩溃。
“教学前班的孩子做手工,一年级孩子过来抢;教一年级孩子学算术,学前班的孩子捣乱。”不同年龄段孩子在一个班的“混合教学”,让学校的教学质量急剧下降。学生家长也意识到了这一问题,纷纷找到学校和村委会寻求解决办法,希望对学校教室进行扩建。
对此,大方县加大投入,根据人口分布、学前教育适龄儿童人数等要素,原则上人口在3000人以上、学前教育适龄儿童人数在60以上的行政村设置一所山村幼儿园,适龄儿童人数较少的行政村可以2—3个村设置一所山村幼儿园,全力解决幼儿教育场所难题。
2017年11月,县政府拨款在箐口小学原址旁边新建一栋教学楼。不到10个月,一所占地6668平方米的新校园逐渐成形,漂亮的教学楼、全新的食堂、厕所、操场建起来了。“新教学楼投入使用后,为让学前班的孩子有一个自由活动场所,学校对原来小学旧址进行改造,将其打造成一所相对独立的幼儿园。”祝天琴说。
符蓉杰说,幼儿园独立出来后,孩子都特别喜欢,大家一起听老师讲故事,和小伙伴做游戏,在玩中学习,在快乐中成长,每个人都有很大的进步。
随着村里条件越来越好,更多老师愿意留下来了
“没有彭校长的坚守,箐口小学不会有今天的样子。”祝天琴说,从2012年创办箐口小学,到2018年7月患肝癌晚期去世,彭启进为学校付出了太多的心血。这个去世时年仅41岁的汉子,办学6年时间里,不但没领过学校一分钱工资,反而花光自己所有积蓄。就算到了临终前几天,他还心心念念着变得越来越好的学校。
“只有改变村里贫穷的面貌,才能真正实现在小山村办大教育。”张凌说。2016年,正当事业风生水起的他,毅然选择回村担任村主任,带领村民发展食用菌、猕猴桃、李子、樱桃、枇杷等产业,两年多时间里昔日荒山变成了花果山,贫困人口降至11户28人,预计今年全部脱贫。
村庄变美,村民富裕,箐口村的水、电、路全通了,村民更加重视教育。2018年,61岁的村民周齐勋向县红十字会捐出5万元积蓄,希望把钱用在村里交通改善和儿童教育方面。
“过去,要让外面老师留在学校,主要靠‘劝’,近两年随着村里条件越来越好,更多老师愿意留下来了。”在猫场镇教管中心工作7年,彭宁靠“劝”留下了近30名乡村教师,但近两年来,他劝得越来越少,甚至有一些年轻老师还会主动要求调到村里锻炼。
“我们希望幼儿园的管理能够更精细化。”祝天琴说。箐口幼儿园目前隶属箐口小学,很多时候会存在管理不便,也会造成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其次,班里4—6岁不同年龄段孩子因为只有一个老师,只能全部在一个班上课,缺乏保健医生,离“两教一保”规定还有差距。虽然幼儿园基础设施得到改善,但依然还有很多地方需要完善,比如现在没有睡房和可供幼儿使用的厕所,孩子中午往往只能回家或留在教室玩耍。
目前,大方全县有山村幼儿园183所,在校幼儿11681人。全县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92%。祝天琴期待,随着乡村振兴的推进,会有更多的幼教志愿者或幼教老师愿意到山村任教,让山村幼儿园真正成为山里孩子的幸福乐园。
(孙远桃参与采写)
全国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81.7%(链接)
2018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印发,明确了新时代学前教育改革发展必须始终坚持公益普惠基本方向,提出到2020年全国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85%、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80%的目标。据了解,通过这几年的努力,我国学前教育发展驶入快车道,取得明显成效,“入园难”矛盾得到缓解。
首先体现在学前教育资源迅速扩大。2018年,全国幼儿园26.7万所,比2010年增加11.6万所,增长77.3%;专任教师258.1万人,比2010年增加143.7万人,增长125.6%。普及水平大幅提升。2018年,全国学前三年毛入园率为81.7%,比2010年提高25.1个百分点,年均增长3.1个百分点。全国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73.1%。此外,投入力度明显加大。2017年,全国学前教育总经费达3256.1亿元,比2010年增加2528亿元,增长3.5倍。
管理制度也在不断完善。确定了“国务院领导、省市统筹、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建立了教育部门主管、各有关部门分工负责的工作机制。出台《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园建设标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等规章制度。江苏、浙江等多个地方出台了《学前教育条例》,学前教育发展逐步纳入制度化、法治化轨道。
与此同时,由于基础差、底子薄,体制机制尚未完全理顺,我国学前教育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依然面临挑战。主要体现为普惠性资源还相对不足,公办园少、民办园贵的问题还比较突出。财政保障力度仍相对不够。下一步,教育部将会同有关部门围绕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开展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治理工作的通知》要求,以实施三期行动计划为抓手,以开展小区配套园治理为重点,扩资源,调结构,增普惠,建机制,提质量,推动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安全优质发展。
热图推荐
董明珠江厦桥东闯红灯 交警:这是一次误识别
浙江“最多跑一次” 法国人点赞
湖南益阳公务员古风辞职信在网络上传开
北京发现野生兰花新种 刷新世界“无喙兰属”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