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城市里,一些家庭会为要不要让老人带孩子而纠结,担心老人带出来的孩子会出现种种不良的行为习惯。
今年,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相关课题组在北京、苏州、广州、哈尔滨、成都、郑州6个城市,对3600多名小学生及家长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发现,近八成城市家庭中祖辈参与对儿童的教养。
负责此次调查的岳坤是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委员会副秘书长,也是一位母亲。由于孩子正在上幼儿园,父母来到北京帮着照管,成了“老漂”一族。她发现,不光是自己,小区的邻居、身边的同事的家中也普遍有老人的身影。
岳坤告诉人民网记者,“老人带孩子好不好”不能一概而论,父母们需要意识到这与自己参与的程度与教养方式、老人与自己教养方式是否一致、老人在生活照料中体现出的教育理念、家庭关系是否和谐以及孩子天生的气质等因素都有关联。
在参与孩子的教养过程中,老人究竟产生了哪些实际的影响?岳坤带领的课题组决定用数据说话。
调查数据首先描绘出了参与孩子教养的祖辈的“画像”:他们在儿童出生时年龄中位数不超过58岁,平均健康状况较好,年富力强。其中,女性参与儿童教养的比例略高于男性。在受教育水平方面,女性受过小学及以下教育的人数最多,超过三成;男性受教育程度为初高中的则超过了六成。
老人带孩子,主要在哪些方面发光发热?通过数据可以看到,超过八成祖辈参与了对儿童的生活照料;近四成祖辈会对儿童进行习惯培养和行为规范;有四成的祖辈会给予儿童心灵关怀;四成的祖辈会陪伴儿童游戏或阅读、运动等;仅有一成祖辈参与儿童的学业管理。
岳坤介绍说,根据儿童祖辈和父辈在教养儿童时各自参与程度的不同,课题组研究划分出四种不同的家庭教养模式:“单一的父辈教养,祖辈基本不参与教养”“父辈为主、祖辈为辅的联合教养”“祖辈为主、父辈为辅的联合教养”和“单一的祖辈教养,父辈基本不参与教养”。儿童在幼儿园前、幼儿园期间和小学期间三个不同成长阶段,城市家庭中最常见的教养模式均为“父辈为主、祖辈为辅的联合教养”模式,其次是“单一的父辈教养模式”。
在幼儿园前和幼儿园期间这两个阶段,接受“父辈为主、祖辈为辅联合教养”的儿童,当前心理健康状况最好,问题行为最少;接受“单一的祖辈教养、父辈基本不参与教养”的儿童,当前心理健康状况最差,问题行为最多;而小学期间不同家庭教养模式对儿童的影响并不显著。
“通俗地说,比起父母单独教养孩子,在三代同堂的家庭结构中教养出来的孩子,心理健康状况和问题行为更好。”岳坤坦言这个调查结果“刷新”了她过去对这个问题的认识。身为一位母亲,岳坤认为,当自己的工作和生活难以兼顾、无法平衡时,会产生压力、情绪、陪伴质量会随之受影响,如果有了老人的支持对孩子就会更好。
按照法律的规定,父母才是未成年人的第一监护人。课题组在设计问卷前曾与相关受访者进行过多次访谈。岳坤发现,在谁是孩子主要教养人这个问题上家长是有分歧的。有人认为,谁陪孩子的时间更长,谁对孩子的影响就更大。也有人认为,谁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孩子的行为习惯、做教育决策,谁对孩子产生的影响就更大。
调查数据显示,城市家庭中超过八成祖辈照料儿童的生活,但对孩子进行习惯培养和行为规范的祖辈却不足四成。在同性别祖辈群体中,受教育程度越高,参与被访儿童教养的比例也越高。
岳坤表示,坦率地说,这个调查做不到解决每个家庭实际面临的不同问题,但是可以通过数据的呈现,纠正一些父母脑海中原先存在的片面看法。比起老人怎么对待孩子,父母怎么对待孩子对于儿童的心理健康影响更大,因为在大多数城市家庭的教养过程中,父母起主要作用,老人起辅助作用。值得注意的是,城市家庭中祖辈参与教养对儿童心理健康和问题行为有很大影响,父母需要意识到:在生活照料中,祖辈对孩子的言传身教或者不言之教都在影响着孩子。责编:曹昆
热图推荐
北京发现野生兰花新种 刷新世界“无喙兰属”记录
党员干部打赢脱贫攻坚战需“一鼓作气”
国家旅游局:端午假日前两天出游人次高达6630万
6月新规:贩卖个人信息入罪 新媒体纳入互联网新闻